找到相关内容18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惠能与《坛经》

    了一卷的篇幅(卷145)著录了释家类书目25种。它沿用《隋志》的体例,不著录佛教经典,所以《坛经》在这里没有得到著录。  3、内容结构  现依敦博本谈谈《坛经》的内容结构和主要思想。我认为此经大致可以...

    汪韶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15157991.html
  • 意境与禅玄——中唐诗歌意境论之诞生

    道尊之于儒,则冠六经之首;贵之于道,则居众妙之门;精之于释,则彻空王之奥。”显然,“性情”就是“道”,就是释家之佛性。这种“真情性”,也就构成了皎然对于诗歌意境的一种特殊的审美要求。皎然根据自己对于禅境...

    孟二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158352.html
  • 试论六朝隋唐的应验类小说

    佛家的转世轮回之说,显为释家之言。  宣扬佛法的灵验,显灵不爽。如《冥报记》“唐张高”条记张信佛, 供养佛像。有雷电,一柱击中张额。至寺,见佛像额亦有击痕。《冥报记》“释信行”条记信行母无子,沙门劝念...

    夏广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458423.html
  • 论唐僧形象的演化

    妖魔也就是玄奘识得的妖魔,压根儿不存在一个举棒打而一个反对打的问题。是故,作者写玄奘的正果西天,其审美意蕴与世本《西游记》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  第三,玄奘他还是个坐怀心悸的正人君子。  “不邪淫”是释家...

    张锦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85858428.html
  • 元和末年韩愈与佛教关系之探讨

    元集虚以为孔、老、杨、墨、申、商、刑名、纵横之说以及后世传入的释家之学,其间并无“抵牾而不合者”,“悉取向之所以异者,通而同之,搜择融液,与道大适,咸伸其所长,而黜其奇斜。要之,与孔子同道。”韩愈对...

    刘守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90658432.html
  • 从以禅喻诗论严羽的妙悟说

    史上,与传统儒家、道家思想,形成鼎足而三的思想力量,而被称为释家,对历代思想文化影响至为深远。  在文化的范畴里,佛教对我国文学的影响也极为显著,举其荦荦大者而言,在文学的内涵与意境上,禅宗思想对唐宋...

    王熙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5158748.html
  • 东岩寺碑文点校本(外二则)

    ,每越寻常。经咒讽诵,超出俦  伍。且也淡泊寡欲,遵守僧规,克勤克俭,置家愈厚。几年间,比祖师所传基业,盛几倍有余。诚墨氏之巨擘,释家之翘楚者乎?其心自量,曰:吾生为佛家石子,死为师祖传基,虽有门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4959020.html
  • 以提升精神境界为旨趣的佛教

    宇宙同体,天人合一,天人一体。这种境界是超越道德的,所以是最高的境界。达到天地境界在儒家叫做"圣人",在释家就是"成佛"。周国平说,他自己就把一切与人生无关的哲学打上括号,对它们作为哲学的资格存而不论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5759443.html
  • 好借禅机悟“文诀”——佛学对刘熙载文艺美学观的影响浸润

    之极为乙,乙之极为甲”,“‘道'者反之动”。如“至乐无乐”、“至味无味”、“至柔者至刚”、“大音稀声”、“大象无形”、“大巧若拙”、“大辩若讷”是也。而释家,尤其是推崇中道论的中国佛教则强调双重否定、...

    詹志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75359581.html
  • 洪修平《中国禅学思想史》的方法论评析

    论是禅宗的本体论进路的功夫哲学  首先,我们先从当代中国哲学界极喜使用的心性范畴入手。以心性功夫作为佛教向中国哲学风格的归趣,是未解佛教哲学本身的义理进程,而以心性功夫作为释家向儒道的归趣则又是未能...儒道与佛学辨正的学理问题,但是永觉元贤禅师的理论观点仍是释家为正、儒道为附的思路,本书论述禅门衰落的历史现象固然存在,然而征诸永觉禅师之作时,却非如此,因此为欲辨正永觉禅师之说是释、还是三教融合、还是以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80159587.html